一、美国的授课形式是专业讲座。
最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授在讲台上授课,学生坐在下面听讲和做笔记,偶尔参与讨论。像大学物理或微观经济学这样的通识课程,通常在300人的大教室里进行。每学期大约有一到两门通识课,此外,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的班级人数一般不超过二三十人。课程通常会定期布置作业、进行考试,并安排课堂测验来考勤。
习题课通常是对讲座内容的补充,由助教主导,学生可以自愿参加。课上会讲解与当前课程相关的几个典型问题的解法,旨在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习题课也被称为辅导课,其氛围相对轻松,旨在促进学生之间对学习和研究进展的交流探讨。
小型讨论会
研讨班是一种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高阶教学形式。通常,每次会议由一位学生开场,分享他对研究主题的调查结果,然后其他学生进行提问,最后由教授进行总结。会议一般围绕一个特定话题,所有学生都会发表各自的看法。这种讨论相对人数较少,因此每位学生都有充分的时间表达自己的观点,教授也会对讨论进行归纳和补充。通过这种研讨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相关知识,还能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会关注讨论的深度,并澄清那些模糊或容易被误解的观点。
Seminar和workshop通常可以互换使用,但在具体情境中,workshop更倾向于指短期(几天到几周)、集中(几乎每天或大部分时间围绕学习主题进行)以及强调互动(包含更多讨论和互动元素)的研讨班。Seminar一般在平时进行,而workshop通常安排在假期。
通常是在专门的实验室内进行,每次都会有特定的实验内容,通常涉及物理、化学、生物和计算机等领域。学生需要按照发放的讲义步骤进行实验,并在现场或之后完成实验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实验结果的记录和对相关问题的解答,供教师批改。
这种授课形式通常由学校主导,与业界进行合作,使得本科生在大学阶段就能获得宝贵的专业实践经验。参与这种可选授课形式的学生需要提交申请,并通过预实习公司的面试。实习通常持续一个学期或暑假,但可以计入课程学分,并且可以获得一定的收入。
最后这门课程通常是美国本科阶段学习的总结。在导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独立解决一个相对复杂的创新问题。在某些情况下,学生可以组队共同进行项目的研究和开发。这可能是获得毕业学位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