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11337672
首页 > 美国留学常见问题 > 内容

国内实习后,还去美国留学吗?

0
作者:传兮留学 发布时间:2021-10-19 18:10:43
文章标签:

  每天出入陆家嘴新天地亮马桥金宝街写字楼的网课打工人们,这个秋天回到学校了吗?


  曾几何时,留学生的卷还是人手一份实习比谁更牛逼。网课时代来临后,卷却变成人手五六份实习挨个比谁牛逼。以前的学生大三暑假才想起来要投投简历,现在的学生们大一刚开学的时候就像集卡一样去遍了各个大厂。


  


  作为一名在美留守的文科生,我的卷只多不少。身在海外没法应聘国内大厂,只能在领英和 Handshake 来回横跳,简历和求职信修改了千百遍,刷刷朋友圈,这个在奥美,那个在字节。瞬间上头,简历还能再投千百遍。


  时代面前,似乎人人如此。时代碾过,压死的打工人却都形态各异。


  一、社会做 S 我做 M


  今年暑假我做了三份工作,一份美国公司的全职实习,一份国内公司的远程实习,还有一份校内兼职。整个暑假的日常就是白天坐在家里支棱着三个显示屏面对着 Slack, Zoom 和 Teams 里上司布置的工作内容,午餐和晚餐时间到学校办公室去打卡上班,晚饭吃完后消消食就接着赶上国内实习的进度。


  听起来好像很兵荒马乱,但只有我自己心知肚明要做的事情没有那么忙。在美国的实习最闲的那段时间每天只需要去出席一两次次会议,在会议期间疯狂微笑点头,在老板点到你的时候把公司的情况填进课堂上学的理论框架然后把鸡毛大的事情说得天花乱坠,最后再说一通类似于 good job 的客套话就可以结束一整周的工作。


  每天要写的文案都换汤不换药,作图软件从 Photoshop 变成了 Canva , 邀请到的嘉宾采访话题也趋于无聊。几个月下来好像每天都在上班,却又什么也没做。


  


  在家远程实习的我特别羡慕在上海实习的都市丽人们:每天早上可以背着硕大的托特包随着人流挤进地铁,需要时刻带着印着自己照片的工牌,可以认识其他同龄实习生,下班后还能和朋友三五成群地约一场酒。日子总比在家办公过得更五光十色


  大数据真的很懂我,我的小 x 书首页里充斥着大厂实习分享。工作摸鱼的时候打开手机就能看到听同龄打工人们夸伙食,夸 leader, 夸同事,用满屏的赞叹构建出一个实习乌托邦;;我也喜欢听朋友抱怨在一些耳熟能详的公司工作有多痛苦,通勤累,房租贵,做的事情做不好还会被骂。“我还想被骂呢。” 我将朋友的行为归结于身在福中不知福。“我做的工作基础到压根没人会骂我。”


  总之整个人的状态就是想要去经历一顿社会毒打。


  由于对当下的工作不满足,我在七月底又带着新的简历在求职网站上逡巡。更新后的简历为我这个自信心严重不足的菜狗争取来了五份面试,其中两份都来自我曾经梦寐以求的所谓的“大公司” 。


  拿到面试的那一刻我就开始构想,能被有含金量的工作夯实的简历肯定能帮助我在明年暑假找到所谓 big name 的工作。不管是考研还是毕业直接走校招,至少经历这一关不会有什么问题了吧?


  二、Coop 吗,每周工作 40 小时的那种


  每一场工作面试里 HR 都问过我,在秋季的时候每周能不能保证至少 20 小时的时间用于工作。面试时的我骑虎难下,只能先夸下海口说没有问题。


  面试结束后我才感受到一种很真切的紧迫感,每周要工作 25 小时,还有排满了的学分,社团还需要自己需要去经营。一周就这么点时间, GPA 不进则退,自诩 multitasker 的我恨不得立马回去把这个词从简历上删掉。


  6 轮面试,3 轮笔试后,我终于拿到了心仪公司的 offer 。不过其中有一份的工作量格外夸张——是一份全职实习,也就是说每周可能要早九晚五地工作满 40 小时。剩下的三个兼职实习 offer 又是来自没什么名气和之前工作单位性质差不多的小公司。如果我对大公司有执念,接下了全职实习,那就意味着在秋季学期我可能只有 GAP 或者天天通宵学习来保证 GPA 了。


  


  我又开始不可控制地查看周围朋友的领英账号,掰着手指算着如果这一学期不实习什么时候实习能把时间最优地利用起来。同时又打开学校的选课系统,看看能不能有什么水课能替换到专业课凑点学分。但事实是临近开学水课爆满,等候名单上都容不得我再插进一脚。面对着大小公司发来的催促 on-boarding 的邮件,我感觉靠自己一个人是拿不定主意的。


  Sandy 是我从申请季开始就一起相依为命轮流焦虑的好姐妹。一直留在国内的 Sandy 在暑期拿到了一个 500 强外企的实习,每天因为工作强度不定回消息频率变得没有规律,朋友圈里的合影对象从大学同学变成了公司同事,周末的朋友圈基本都是关于上海的展出活动或者留学生局——总之是完美符合我对于国内实习的想象。


  遇事不决,就去聊天


  


  Sandy 听完我的情况,开门见山的第一句话就让我的焦虑缓解三分:“其实国内实习也没你想得那么光鲜,都只是本科实习生,有多少人能做到硬核工作?我还觉得你在美国挺好没那么浮躁呢。”


  合着大厂是围城,美国是围城,人人都觉得别人的状态更好


  “但是我面试了那么多轮,好不容易拿到 offer ,放弃真的就太可惜了啊。” 可我还是不甘心。“而且我知道周围的人这学期都找了实习,他们本来就在国内有大厂经历,我再不做新的实习更完蛋。”


  Sandy 在微信的那一头停顿了许久。其实我俩都知道彼此是多么容易焦虑喜欢给自己找事情做的人,一直都在互相劝说想办法慢下来不要和一两年后的所谓“申研”焦虑死磕,但谁也没真的摆脱过来自周围的压力。


  “我俩啥时候开始聊天只聊实习工作之类的话题了啊?” Sandy 突然冒出一句题外话。


  我手指往上滑了滑看着以前的聊天记录,确实,明明是学生,操的却是社会人的心


  三、不要经验不要钱,回到校园爷青结


  那一段时间里我天天和朋友家人对话,把接或不接工作的利弊讨论了个遍。爸妈反复强调只要身理心理健康就好,朋友都说你是时候多休息一下了,不熟的朋友说这人怎么这么卷。


  其实我心里也跟明镜一样,觉得大公司不现实小公司不值得,大三专业课多,全心全意去吸收新知识提升自己显得最不急功近利。


  拒绝掉那些 offer 其实就差临门一脚,但我就是迟迟下不了这个决心。过去一年里的自己一半浸在职场里一般半在学校里,整个人的心态都变得割裂:比以前成熟却更浮躁,简历上工作经历越来越多肚子里存的学科知识却越来越少。明明交着几十万的学费专程出来上学,却一门心思想着怎么去到校外,或者回国找工作。


 


  让我的割裂感更上一层楼的是教授开始更新课纲时 Canvas 跳出来的提示。看惯了各个办公软件的会议邀请,白底红花的 Canvas 图标显得亲切又没有压迫感。曾经最害怕的就是 Canvas 提示你出了成绩,现在发现出成绩的紧张还没有做工作 presentation 的十分之一


  看着邮件里教授们欢呼着可以在新学期和大家面对面,再也不用被 zoom 困扰, 我莫名地想起刚入学还没有网课时的自己。简历上除了在食堂里面颠勺和收银啥也没有还丝毫不急,最担心的事情是没保住 4.0 GPA 怎么办,微信里的表情包还土味沙雕不着调。


  现在简历里经历倒是多了起来,但再也不关心 GPA 离 4.0 差了几个点,感觉够用就行;微信里的表情包也变成了猫猫狗狗和鸭子,专用于在工作里表示“收到”“谢谢”“好厉害”“不客气”。


  


  从国内回到学校的同学聊到自己过去一年在国内的经历时也全是在公司里的故事。怎么和同事相处,怎么在职场里 social ,哪个公司薪资待遇最好,大家是不是都在公司加班到晚上十点蹭打车报销。唯独没有人再提起和大学同学的恩怨情仇,彼此之间还是都认识,但是同在一个校园的联系断了。


  这种社会感并没有我更向往自己秋季的实习,相反,我开始珍惜来自大一的全身心学习与享受当下的纯粹感。教室,办公室,喜欢的餐厅,公寓所构成的平行四边形一般的生活有无限的可塑性。


  当下闲暇的时间还可以被书本与社团构成的大学生活填充,未来或许也就只有工作了。


  既然不是简历一张白纸,又何必去为了凑经历而强行给自己增添压力?我最终想还是写了一封诚恳的邮件去拒绝心仪公司发下来的 offer 。按下发送的那一瞬间我有一些怅然若失,毕竟在一年前如果有这样的好机会我可能会喜极而泣,一年后我却主动拒绝了它甘心当一个失业小孩


  但更多的还是一种突然沉下心后的宁静感,点开 Canvas 看着下学期各种专业课的课纲,平台上大家互相自我介绍与打招呼,我开始更加认同自己的取舍。大学已经过半,从疫情手里偷回来的大学生活已经短暂可贵,我完全可以留着自己的精力与能量等待未来更好的工作时机,而不是去强求把所有事情累在眼前。


  摘下工牌,我觉得自己还是做回学生最好

当前文章为传兮留学站点原创分享,偶有分享,请您为其标注导航:https://www.transitedu.com.cn/wenti/888-17-6.html感谢您的支持!
  • 管老师

    管老师

    首席教育顾问

    IECA美国独立教育协会专业升学顾问
    英国杜伦大学翻译学硕士
    十一年美国本科/本转高端申请经验

    点我免费咨询
  • 赵老师

    赵老师

    美研资深留学顾问

    德国TU-Freiberg经济数学硕士
    7年美研申请指导经验
    300+学生成功录取案例

    点我免费咨询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