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任何留学论坛,排名之争永远是火药味最浓的战场。那么只看排名可以确定自己的选校吗?
实际上,U.S.News更侧重于本科教育的质量和教学成果,QS强调的是全球声誉与国际化。U.S.News排名更依赖客观数据,而QS排名的主观权重很高。
所以在美本申请选校时,很多同学会更看重U.S.News排名,因为我们想要的是一个本科教育质量更高的大学。
到了申请研究生、博士的时候,可能会更多考虑QS排名,或者本科毕业之后有很强的回国就业的意愿,那么可能就需要同时兼顾U.S.News和QS两个排名的情况。
选校不看排名看什么?
1、专业强度:
判断一个专业强不强,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毕业人数。比如在College Navigator网站上,输入芝加哥大学,能看到计量经济学本科毕业522人,占所有学位的30%,而媒体研究只有10人,这就是“用脚投票”的结果。
另外,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学校对专业的资金投入也很关键。比如有些学校专门盖了工程楼、买了先进设备,说明真的在砸钱培养这个专业。
还可以去Reddit或者“Rate My Professor”看看在校学生的真实评价,如果大部分学生都说某专业教授水,那就要小心了。
2、实习资源:
美国不同地区有不同的产业地图:加州有硅谷,互联网和计算机专业吃香;纽约是金融和法律的天下;德州能源工程和生物医药发达。
如果你想学计算机,却选了一个周边只有5家互联网公司的学校,实习机会肯定比硅谷核心区的学校少很多。
比如加州的圣荷西州立大学,录取率70%-80%,排名可能50名开外,但它位于硅谷腹地,苹果、谷歌、Meta等巨头就在家门口,毕业生6个月内找到专业对口工作的概率高达80%-90%。
这就是地理位置决定实习资源,实习资源决定就业起跑线。
3、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这东西很玄乎,但真的会影响你四年的心情。比如芝加哥大学和伯克利学术压力大,比较卷;而有些文理学院人数少,师生关系更紧密,但校园活动可能没那么丰富。
怎么了解校园文化?可以去看学校的Instagram、YouTube,看看他们平时发的活动照片、视频;也可以直接搜“XX 大学的一天”,看看在校学生的vlog。
比如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每年春天会有火烈鸟迁徙,正好和考试周重合,学生们还会有 “把火烈鸟带回家” 的愿望,这种独特的校园现象,只有亲身了解才能感受到。
4、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不仅影响实习,还影响你的生活体验。比如有些学生受不了长时间的冬天,在寒冷的地方待久了会影响心情;而喜欢滑雪的同学,可能更倾向于选择有雪山资源的州。
另外,城市大小、交通便利度、安全性也很重要。可以去College Navigator看看学校的犯罪统计数据,毕竟家长们都希望孩子在一个安全的环境里学习生活。
5、奖学金政策:
虽然大部分学校是Need Aware(会考虑你是否申请奖学金来决定录取),但还是有一些Need Blind的学校,比如哈佛、耶鲁、普林斯顿。还有一些学校会给Merit Base奖学金,比如南加州大学、范德堡大学。
值得一提的是,进了大学之后也可以申请助学金。比如华大圣路易斯的一位同学,大二时向国际学生办公室申请助学金,提交了财产证明后,每年拿到了15000美元的资助。所以别以为奖学金只能在申请时拿,入学后也有机会薅羊毛。
在留学方面有疑惑的同学欢迎联系传兮留学的老师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