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东部时间11月17日,美国国际教育研究所(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IIE)发布了2024/25年Open Doors美国国际教育报告,也就是:Open Doors 2025 Report。

美国国际教育协会(IIE)《门户开放报告》是美国留学领域的权威指南,每年11月份都会基于全美近3,000所高校的调查结果,发布一份美国留学现状报告,其中包括:留美学生的生源地、财政来源、研究领域、主要学校、学术水平和人数的增长情况,还有国际学生对本国国民经济的影响等。自1949年首次发布,至今已有76年历史。
2025年最新报告清晰呈现了2024/2025学年的全球人才流动态势,数据显示,该学年在美留学生总数达1,177,766人,标志着美国留学市场全面复苏;而中国大陆留学生群体的规模微调与结构升级,更折射出留学需求的深层变革,值得深入解读。
1.留学生数量再创新高
根据Open Doors数据,2024/2025学年,在美留学生总数以1,177,766人实现4.5%同比增长,这是连续第四年攀升,也是2019/20学年疫情冲击后首次回归百万量级。
近十年数据显示,市场经历了完整复苏周期:2020/21学年因旅行限制与签证停摆降至91.4万低谷,随后逐年回升,2022/23年突破100万,2024/25年最终超越疫情前水平。

复苏背后是美国高等教育的核心竞争力。
报告指出,全球70%诺贝尔奖得主与美国高校相关,其在科研突破、技术转化等领域的领先地位无可替代。同时,美国教育体系的多元化(从常春藤到社区学院)可适配不同需求,据不完全统计,仅针对研究生,美国就有超过1000所学院和大学提供相应的学位课程。
2.中国大陆留学生数量位居第二
作为传统留学大国,中国在美留学生人数为265,919人,占国际生总数22.6%,稳居第二,仅次于印度(363,019人)。

尽管较去年的27.7万人同比减少4.1%,但中印两国学生合计占比达53.4%,仍主导美国国际教育市场。
3.全球赴美读本科人数上升
从整个国际学生群体来看,2024/2025学年,就读美国大学本科学位的学生有357,321名,同比增长4.2%;就读研究生学位的人数为488,481名,同比下降2.7!

此外,从上图可以看出,2024/2025学年,有294,253学生拿到了OPT实习机会。而去年仅有242,782名学生拿到OPT实习机会。相比去年,今年的数据同比增长21.2%,涨幅明显。

OPT是海外留学生在美国毕业之后,美国政府以专业实习的名义授予的工作许可。申请人可以在学生签证到期之后利用OPT的合法身份一边实习,一边寻找合适的工作。
这项数据的增长,说明对越来越多的留学生来说:留学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拥有在美就业、任职的能力,成长为真正的国际化人才才是强烈而持久的。
4.中国大陆在美攻读本科生和研究生人数有所下降
2024/2025学年中国大陆在美就读的本科生数量较去年有所下降,为78,583。中国大陆在美就读研究生数量120,229,较去年也有小幅下降。



近10年中国大陆在美读研究生的人数的变化图

此外,有超过61,981个中国大陆学生拿到了OPT实习机会,人数较去年有小幅上涨。
这一组数据传递出清晰的信号:中国学生的美国留学需求正在从“广撒网”式的本科留学,向更聚焦学术提升和职业发展的研究生阶段集中,同时就业导向的需求正在逐步增强。
本科生人数下降的原因多元:国内“双一流”高校科研与师资水平提升,更多学生选择“国内本科+美国硕士”的高性价比路径;英、澳、新加坡等国及中国香港地区的留学政策优化,提供了更多替代选项;同时,留学观念理性化,家长与学生更注重规划与职业的匹配度,使本科留学选择更审慎。
研究生人数微降与OPT增长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中国留学生的“务实化”转向。研究生申请更聚焦专业就业前景与院校行业资源,留存的学生更倾向通过OPT积累美国工作经验——在全球就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海外经历的职业价值愈发突出。
5.中国大陆学生计算机及数学专业比例再创新高
与OPT增长相呼应,STEM专业成为国际学生的首选。2024/2025学年,57%的美国国际生选择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工程等STEM领域,占比持续提升,凸显其在就业前景、薪资水平与政策支持上的综合优势。

专业排名已连续多年稳定:数学与计算机科学以305,377人(26%)居首,工程类217,016人(18%)次之,商科与管理159,857人(14%)位列第三。这一格局体现了全球学生的共识——优先选择高适配性、高回报率的专业。

中国大陆学生的专业偏好与全球趋势基本一致,但也呈现出自身的特点。
数据显示,中国大陆学生选择数学与计算机科学专业的比例达到23.6%,这一比例已连续14年保持增长;工程类专业的选择比例为17.8%,同样稳居前列;而传统热门的商科与管理专业,选择比例则降至11.2%,出现小幅下降。这一变化背后,是中国留学生专业选择的“务实化”与“前瞻化”双重驱动。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的持续升温,源于全球数字经济的发展——AI、云计算等技术催生大量岗位,美国科技巨头与中国互联网企业均需求旺盛,该专业无论留美还是回国都有广阔前景。
工程类则凭借扎实的学科基础保持稳定热度,适配传统与新兴产业需求。
商科与管理专业小幅降温,源于学生对“泛商科”的理性反思。单纯商科背景竞争力下降,越来越多学生转向金融科技、商业分析等“商科+STEM”交叉专业,导致传统商科选择比例下滑。
6.德州成为留学生数量增长最快的州
在专业选择聚焦就业的同时,国际学生在留学目的地的选择上,也越来越看重地域的就业资源和产业优势。
报告数据显示,2024/2025学年,加利福尼亚州、纽约州、德克萨斯州成为最受国际学生欢迎的三个州,这一排名与美国的产业布局高度契合。

加州凭借硅谷科技集群成为STEM学生首选,苹果、谷歌等企业提供丰富机会;纽约州以华尔街金融优势吸引商科、传媒学生;德州则依托能源与航天产业及低生活成本脱颖而出。
此外,德州拥有德州农工大学、莱斯大学、德克萨斯奥斯汀分校等知名学府,留学成本较低、就业机会多,吸引了很多追求性价比的同学,这也使其成为留学生数量增长最快的州,2024/25学年留学生增加7,497人(+8%)。
这些数据皆表明留学规划已从“选校”升级为“选校+选地域”的综合考量。

国际生最多的五所大学为纽约大学、东北大学、哥伦比亚大学、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南加州大学。

这些院校呈现“两极分化”特点:既有哥大、南加大等顶尖名校,也有东北大学这类以校企合作和实习服务见长的就业导向型院校。
国际生前十高校中包含3所U.S. News TOP30院校,分别为哥伦比亚大学#15、南加州大学#28 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15。
吸引国际生入读的原因很多,包括招生人数,地理位置,教学质量,财政能力等等。
报告勾勒出清晰趋势:美国留学热度回升但结构生变,国际学生需求向“就业”转型,STEM成主流,地域与政策影响加剧。对中国学生而言,这意味着挑战与机遇并存——留学容错率降低,但清晰的趋势为理性规划提供了依据。
盲目跟风已难以为继,但若锚定STEM优势、聚焦就业导向资源、提前布局政策应对,中国学生仍能占据优势。未来美国留学竞争的核心是“质量”与“规划”,而非“数量”。
有意赴美留学的中国学生需摒弃“唯排名论”,建立“专业-院校-地域-政策-就业”一体化思维,结合自身目标做出选择。同时应关注全球教育资源多元化,以灵活规划应对人才市场变化。在留学方面有疑惑的同学欢迎联系传兮留学的老师咨询~